中华礼仪之美 中秋传统
“举头望明月、低头思故乡”,农历八月十五乃是我国的中秋节。俗话中有:“八月十五月正圆,中秋月饼香又甜。”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。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,“月饼”一词,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《梁录》中,那时,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。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,寓意家人团圆。吃月饼是传统,仲秋节又叫做月夕、秋节、八月节、八月会、追月节、玩月节、拜月节、女儿节或团圆节。
农历八月十五乃是秋天的正中,那时月亮正处满月。相对其他时节的满月,中秋的满月更园更明亮。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,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,食用或用它祭月,求得正是千里共婵娟,人月两团圆之意。
除了月饼,中秋还有传统七则。
习俗一:赏月 (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)
习俗二:观潮 (钱塘江观潮)
习俗三:燃灯 (以助月色)
习俗四:吃芋头 (剥鬼皮,喻辟邪水灾之意)
习俗五:熬夜 (越晚睡越长寿,喻长寿)
习俗六:偷葱偷菜 (喻期求如意郎君)
习俗七:玩兔爷 (民间最爱欢迎的玩偶)